在傳統認知中,農歷五月是惡月,民間又稱“毒月”或“百毒月”。有說法稱“端午”的名稱由“躲午”演化而來,有躲避毒辣的夏日之意,用現代觀點來解釋,端午時節氣溫日漸升高,天氣暑熱,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,毒瘴滋生,人最容易生病。
一、端午節氣致病特點
1、呼吸道疾病增加
“脾為生痰之源”,脾胃運化功能不好,產生痰濕,閉阻肺氣,所以表現為咳嗽多痰。此時天氣時熱時涼,變化較快,天熱時容易出汗,一旦貪涼,吹風飲冷,或者開空調,“形寒飲冷易傷肺”,從而誘發過敏性鼻炎、感冒、發熱、慢性咳喘呼吸道疾病發作。
2、腸胃異常
端午節前后濕氣蒸騰,脾易受困擾,如果飲食不節,影響脾胃正常的運化,未消化的食物容易滯留在胃腸,導致口干咽痛、腹脹、大便黏膩不爽甚至便秘等不適。
3、風濕關節病發作
濕熱邪氣難去,累積在身體中,由表入里,慢慢侵犯到經絡、關節,導致風濕病、關節炎等。
4、皮膚病高發
濕熱之天,毒蟲、蚊蠅易長,叮咬皮膚,容易出現皮膚病。
5、易出現亞健康狀態
由于此時濕氣重,阻遏體內陽氣生發,脾胃運化不好,會讓人變得食欲不振,倦怠無力,頭身困重。濕熱交加,汗出不暢,令人煩悶,還易出現失眠,頭暈,抑郁等亞健康狀態。
二、端午養生小貼士
1、飲食:健脾開胃、祛除燥熱
端午正值一年陽氣最盛之時,據“本草”中的藥性分析,糯米味甘性平,有益氣健脾、開胃消食的作用。當然,吃粽子也應該有所節制,腸胃病患者、糖尿病、老人及小孩不宜多吃。
2、補水:補充水分和無機鹽
端午時節天氣悶熱,當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時,體內會水分不足,還會流失大量的鈉、鉀。而缺鈉可引起嚴重缺水,所以要補充水分和無機鹽。
3、運動:強身健體
端午時節是一年中陽氣至盛的時段,天氣悶熱,人體生理氣血運行不順,容易煩躁憂郁、心悸胸悶,還會影響身體的功能,除了藥物、食療及平和心態外,也應加強運動,在日常生活中,“健步走”是簡單易行有效的運動方式,能夠很好地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。
4、注意起居:夜臥早起,補陽氣
《黃帝內經》告訴我們要“夜臥早起,無厭于日”。端午期間,白晝時間更長,可以適當晚睡早起,對夏季養陽氣有益。